为什么中国一定要做碳中和?目前为止最深度分析+ 查看更多
为什么中国一定要做碳中和?目前为止最深度分析
+ 查看更多
发布日期:2023-06-06 09:47
为什么中国一定要做碳中和?
中国领导人承诺在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2060年达到碳中和,这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担当,没有在历史累积排放量等问题上做纠结。除了大国担当的气度之外,碳中和的计划符合中国的核心国家利益。首先,中国碳达峰确实需要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如中国的工业领域使用了48.3%的能源,而钢铁行业和化工石化行业又分别占据工业领域24%和21%的能源使用,这些行业的需求依然持续走高,短期内减排的难度很大。那剩余八年多的时间内我们能达到碳达峰的目标吗?从两组数据来看还是可以有信心的:公众号:3060碳达峰碳中和。从钢铁制品存量看,日本的人均钢铁存量约为11吨,中国的人均存量约为6吨,按照中国现在的钢铁产量来推算,约10年内中国的钢铁存量就可以达到代表发达国家标准的日本的水平。

以汽车保有量数据来看,中国最新的数据为每千人199辆(2020年底),韩国每千人拥有汽车434辆(2018年),而现在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国和汽车市场,再有不到10年的时间,中国的汽车保有量也可以达到接近韩国的水平。



但如果中国的能源结构主体从碳基能源变成光伏和风能,那么马六甲海峡就不再是被控制的咽喉要道。所以控制碳排放、增加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从长期来讲,是国家安全战略上非常重要的考量,是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重要措施。碳达峰碳中和。再次,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产业发展和技术发展方面都是全球领先的状态。
2019年,我国光伏产业中的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的产量分别约占全球总产量份额的91%、79%和71%,逆变器产量占全球市场的80%以上;风电整机制造占全球总产量的41%;锂电池领域诞生了全球行业巨头、市值超过1万亿元的宁德时代;新能源汽车领域也出现了蔚来、小鹏等很受市场欢迎的自主品牌。碳达峰碳中和。

所以,如果全球都要减排去碳的话,对中国从商业上、产业上都是非常巨大的机会。减碳可以帮助中国在能源、汽车等领域做到弯道超车,实现产业竞争力上的跨越。光伏和风能正在统治能源世界现在全球的能源格局中还是化石能源占主导。以2019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为例:石油、煤炭和天然气分别占33.1%、 27.0%和24.2%,光伏、风能和水电等可再生能源加总只有11.4%。

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速度很快。事实上自2013年以来,全球的发电新增装机容量中,清洁能源已经持续超过传统能源;而根据中国政府的计划,2030年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中将达到25%以上,2060年清洁能源将在能源结构中占主导地位。能够对清洁能源的未来发展抱有信心,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光伏、风能的发电成本在过去这些年迅速的降低,已经可以直面传统能源的竞争。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统计:2010至2019年,全球范围内光伏发电成本下降高达82%、陆上风电下降39%、海上风电下降29%。2019年开始,中国很多地区的光伏、风能已经可以达到平价上网,即无需补贴,以和火电同样的价格并网发电。并且随着技术发展和规模化应用,光伏、风能的成本依然有着相当大的进一步降低的潜力。信心的另一方面来自于清洁能源的开发潜力很大。以光伏为例,先不考虑波峰波谷匹配和传输损耗等问题,要满足中国现在的用电量,把0.6%的国土面积铺满光伏板就可以解决,即一个约长和宽各约237公里的正方形区域。当然,新能源的实际发展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刚才提到的平价上网,其并不是一个全流程的成本的计算:公众号:3060碳达峰碳中和。电力技术是需求驱动供给,电网为保证发用电的实时平衡,需要发电侧不断调节去拟合需求曲线。光伏与风能发电依赖于自然资源(光照强度、风力强度),其发电是随其资源波动且不可控的,调节、消纳的成本比火电等传统能源要高很多,包括用其他能源辅助的方式或者用新建储能的方式去调频调峰,对电网的设备、线路、智能化改造等。以英国的经验为例,2010年以前英国平衡电力系统的成本一般占整个发电成本的5%以内,而随着近年来英国能源结构中新能源占比的提高,平衡成本在2020年升到了发电成本的20%左右。

所以储能有机会成为未来重要的商业机会,因为储能可以帮助解决新能源的消纳问题,很大程度上避免弃风、弃光;也因为平滑了发电曲线,可以降低对电网的压力和改造成本。2020年储能市场的总规模为152.8GWh,市场规模约为2300亿元。储能的应用领域,51%都是用在风能和光伏的配套,风、光的高增长前景,将给储能市场非常可观的助力。同时,储能18%用在包含工商业及家用的用户侧,由于储能本身是对电力系统的调节,峰谷电价的套利成为用户侧储能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



分享到:
最新资讯
+ 查看更多
热门内容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