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锐+ 查看更多

教育经历: 1990年9月-1994年8月,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State University and New York)与希拉丘斯大学(Syracuse University)地理信息科学博士学位; 1988年9月-1990年8月,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环境科学与林业学院资源信息管理硕士学位; 1978年2月-1982年2月,获西南大学土壤科学专业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22年7月-现在,华正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技术总裁、首席科学家 2009年4月-2022年8月,中科宇图资源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中科宇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环境保护); 2004年5月-2012年2月,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地理信息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9年10月-2004年5月,美国保护国际基金(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地理信息系统及遥感中心主任; 1997年8月-1999年10月,美国弗吉尼亚州林业部林业资源信息管理处副处长; 1993年6月-1997年8月,美国弗吉尼亚州林业部林业资源信息管理处GIS中心主任 1994 -1998,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环境科学系,地理信息学及遥感技术兼职教授; 1996 -1999,美国弗吉尼亚皮特蒙特学院,地理信息学及遥感技术兼职教授; 1988年8月-1993年8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助理研究员; 1987年5月-1988年8月,农业部土地管理局,土壤监测项目办主任(副处级); 1982年2月-1987年5月,中国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工程师、科技处办公室主任; 社会兼职: 2018-现在,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大数据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2017-现在,环境监测大数据应用关键技术北京市工程实验室主任,北京市发改委; 2015-现在,大气监测预警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主任,北京市科委授予; 2015-现在,环保软件开发与系统集成刘锐工作室主任,北京市科委、北京市总工会 2010-现在,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资源环境培训中心主任; 2004-2012,国际中国环境基金会,高级顾问; 2004-2015,农业部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高级顾问 2004-2012,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客座教授; 1998-2003,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客座教授; 1996 -1997,国际中国地理信息科学协会理事; |
出版科技专著: 刘锐,谢涛等,2016,《互联网时代的环境大数据》,中国电子工业出版社 孙世友、刘锐等,2018,《大地图-测绘地理信息大数据理论与实践》,中国环境出版社 姚新、刘锐等,2014,《智慧环保体系建设与探索》,科学出版社 刘锐,2013,《干旱生态系统土地退化监测与评价研究》,林业出版社 刘锐,姚新等,2012,《地方环境信息化探索与实践》,科学出版社 刘锐、姚新等,2011,《环境应急信息系统理论与实践》,科学出版社 刘锐、王玉柱,2010,《自然保护区社区发展理论与实践》,中国大地出版社 李小文、刘锐、姚新、张义丰,2010,《数字环保理论与实践》,科学出版社 专利技术成果: 气体环境应急检测系统(专利申请号201210022160.7); 工业污染全过程协同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专利申请号201210088131.0) 实用新型专利: 双向传输网络数据的监控终端(专利号ZL 2010 2 0235099.0); 有毒有害气体应急监测无人机系统(专利号ZL 2010 2 0235155.0); 烟气黑度的自动监控与分析系统(专利号ZL 010 2 0235079.3); 移动放射源载源箱(专利号ZL 2010 2 0235117.5); 移动放射源监控系统(专利号ZL 2010 2 0235140.4); 移动式有毒有害气体环境应急检测系统(专利ZL 2010 2 0235066.6); 气体环境应急检测系统(专利号ZL2012 2 0031538.5); 工业污染全过程协同监测系统(专利号ZL 2012 2 0126056.8); 多功能环境应急监测无人机系统(专利号ZL2011 2 0451172.2); 环境移动执法系统(专利号201220218668.X); 一种便携式小型移动平台(专利号201220434916.4); 便携式3G视频应急系统(专利号201220223400.5); 部分代表性科技论文(100多篇): SCI、EI收录论文: Liu R., Xie T, Wang Q, Li H-H. 2010, Space-earth based Integrated Monitoring System for Water Environment, Procedia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0,1:1383-1390.(SCI) Zhuang Xiaodong, R. Liu, 2011, The Optimization of Regional Air Quality Monitoring Network Based on Spatial Analysis,IEEE, 19th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oInformatics, 2011(EI) Ling Ziyan, R. Liu, 2009, Risk Assessment on Regional Water Scarcity based 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J], Natural Disaster Reduction in China, 2009. (EI) Liu, R., N. Urwin, 2011, Monitoring landscape changes for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in Qinghai Plateau of China,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World Ecology. (SCI) Liu, J., A.X. Zhu, C.Z. Qin, S.J. Zhang, Y.N. Chen, X.W. Ma, H.Q. Zhang, R. Liu, 2009. “Predicting Spatial Variation of Soil Properties Using Local Representativeness of Point Samples”. Pedometrics 2009, Beijing, China. Aug 26~28, 2009. (EI) Brook, T., and R. Liu, et al, 2001,Panda's Habitat at Wolong Nature Reserve, SCIENCE, Vol. 293 27 July, 2001 (SCI) Wear, D. R. Liu, 1999. Effects of Population Growth on Timber Management and Inventories in Virginia,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118 (1999)107-115(SCI) Liu, R., 1999. Virginia's Tree Census, Why the Need? Why Now? Virginia Review, Special Issue of Environment & Quality Life, Vol. 77, No.1, January, 1999, Chester, Virginia(SCI) Liu, R. and L. P. Herrington, 1994. The Expected Cost of Uncertainty in Geographic Data, Journal of Forestry, Special Issue: Biometrics, Vol. 94, No.12, 27- 31. (SCI) Liu, R., 1994. The Effects of Spatial Data Errors on the GIS-Based Forest Management Decisions, A doctorate dissertation published b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Forestry, pp.209, U.M.I. Dissertation Services, U.M.I. 300 N. Zeeb Rd., Ann Arbor, MI 48106 (SCI) 段文霞,刘锐等,2007,退耕还林中柳杉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动态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Vol.29(2): 40~45,2007。(EI) 刘锐,2008,共同管理::中国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和谐发展模式探讨, 资源科学, Vol.30(6), 870~875(CSTPCD) 凌子燕,刘锐,2010,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广东省区域水资源紧缺风险评价研究, 资源科学 Vol.32(12), 2010年12月(CSTPCD) 凌子燕,刘锐,2010,基于GIS的黄土高原水蚀区土壤侵蚀分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版)2010,6月. (CSTPCD) 刘锐,1987,土地质量评价的理论与方法探讨 ,《中国农业工程学报》,Vol. 3, 1987, pp. 51-59 (EI) 获得主要荣誉、奖励: u2013年,被授予国家高聚工程“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国家级; u2016年,“环保部环境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级; u2012年,“环保部优秀科技工作者”奖,环保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u2011年,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国家级; u2010年,中国质量评价协会,北京企业评价协会科技创新产品,省部级; u2009年,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北京市“朝阳区科技发展进步奖”,区级; u1988-1989年,世界银行“发展中国家优秀科技人员奖”,国家级; u1993年,美国航空摄影与遥感协会纽约州分会,“年度最佳论文奖”,省部级; u1988年,土壤监测信息系统研究,“农业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部委级; u1987年,京、津、唐地区国土规划研究,“中国农业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部委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