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能孕育堪比“三峡集团”的平台型公司吗?

发布日期:2021-11-09 11:26
来源:中国环境
作者:中环报记者崔煜晨

      黄河是华夏儿女的母亲河。2019 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印发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到2030年,黄河流域生态共治、环境共保、城乡区域协调联动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再次明确着力打好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

      那么,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中企业机遇在哪,能否出现像“三峡集团”这样的大型平台公司,环保企业如何参与其中?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报道。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机遇何在?

做好水环境治理,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

      “黄河一直‘体弱多病’,生态本底差,水资源十分短缺,水土流失严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弱,沿黄各省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尤为突出。”《纲要》中一语道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挑战。

      其中,黄河流域最大的矛盾是水资源短缺。上中游大部分地区位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气候干旱少雨,多年平均降水量446毫米,仅为长江流域的40%;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647亿立方米,不到长江的7%;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达80%,远超40%的生态警戒线。

      黄河流域最大的短板是高质量发展不充分。沿黄各省区产业倚能倚重、低质低效问题突出,以能源化工、原材料、农牧业等为主导的特征明显,缺乏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集群。

      “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制约着沿黄地区的工业现代化进程,并可能导致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恶化。生态建设要用水,发展经济、居民生活也离不开水。”碧水源董事长文剑平表示。

      古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如今“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要求必须做好黄河流域水环境治理,治水、节水和水循环利用一直是重中之重。

     《意见》要求,全面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要求,实施深度节水控水行动,严控高耗水行业发展。维护上游水源涵养功能,推动以草定畜、定牧。加强中游水土流失治理,开展汾渭平原、河套灌区等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施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修复,强化黄河河口综合治理。加强沿黄河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开展黄河流域“清废行动”,基本完成尾矿库污染治理。到2025年,黄河干流上中游(花园口以上)水质达到Ⅱ类,干流及主要支流生态流量得到有效保障。  

      文剑平也看到了其中机遇,“黄河沿岸地区必须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推进污水高等级资源化,让水循环起来,实现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黄河流域会出现平台型公司引领吗?

要有稳定收益和投入,没有与三峡集团体量相当的央企,省级企业难当此任

      在长江大保护中,三峡集团成为骨干主力,在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中承担起基础保障功能。黄河流域会出现类似三峡集团的大型平台公司吗?

      此前,城发环境试图成为黄河流域的平台型公司。今年年初,城发环境发布公告,拟以发行A股方式吸收合并启迪环境,吸收合并完成后,城发环境拟更名为黄河环境,争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但从三峡集团和城发环境的体量来看,两者相去甚远。作为全球最大的水电开发企业和中国最大的清洁能源集团,2020年利润总额超过550亿元、净利润超过452亿元。截至2021年6月底,三峡集团资产规模突破万亿元大关。而城发环境资产总值截至今年9月30日,仅为203.46亿元。

      E20环境平台薛涛认为,三峡集团利润的很大一部分来自稳定的大坝发电业务,因此有钱投入长江大保护,成为长江流域的平台型公司。在黄河流域很难找到这样的央企,既要保证稳定投入又要与环保相关。“不出钱,凭啥引领?”

      据了解,到2020年,三峡集团规划投入长江大保护项目投资总金额累计将达到1000亿元。作为央企,三峡集团的战略发展定位是国家发改委和国资委共同明确的,在长江流域开展工作有一定优势。

      此外,黄河流域经济水平较长江流域偏弱,“沿黄各省区经济联系度历来不高”,作为河南国企的城发环境,在地区协调中发挥作用难度较大。薛涛认为,要打造流域平台型公司,省级企业难当此任。

      记者发现,城发环境与启迪环境的合作事宜,在今年7月披露方案有所调整后,至今迟迟未召开股东大会。加之近来启迪环境涉嫌利润造假,本计划交易完成后,总资产规模达到562.9亿元、业务范围将覆盖全国的新公司“黄河环境”,不知何时能出现,甚至不知是否能出现。

环保企业一直致力于黄河保护

地方企业全面服务环境治理,行业龙头深入挖掘市场潜力

      尽管没有出现平台型公司,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水环境治理一直没有掉队。一方面,不少地方环保企业一直深耕于此,全面服务地方环境治理。

      比如,2019年山西省成立山西黄河水务生态环保控股有限公司,开拓生态环保市场,开展生态修复治理等业务。2020年,陕西环保集团与农发行陕西省分行就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项目达成合作意向,并计划在延河流域治理等重点项目建设方面开展融资合作。

      宁夏水投集团则着力于以建设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为企业发展路径,构建水务、环境、工程三大板块,力图“打造国内一流区域综合环境开发商”。

      另一方面,环保行业龙头企业在黄河流域的布局也早已开启,深入挖掘市场潜力。比如,首创环保集团成立 21 年,始终致力于改善黄河流域水环境,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截至 2020年底,首创股份在黄河流域供水规模达到约300万吨/日,污水及再生水处理规模达到450万吨/日,固废处理项目达到28个,服务人口约900万人,为母亲河水质改善提供专业支撑。

      碧水源多年聚焦黄河流域的水污染治理、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生态环境治理,通过自主创新研发的污水资源化、高品质供水技术,着力解决黄河流域突出问题。如公司的MBR-DF双膜新水源技术可对污水进行超净化处理,出水可用于环境敏感地区生态或水源地补水、回灌以及工业回用等。

      “目前,碧水源在黄河流域沿线的9个省区建设了多个典型示范项目。”文剑平介绍说,未来,公司将在更大区域采取“好用不贵”的膜技术聚焦水质提升,推进污水资源化战略落地生根,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分享到:
最新资讯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