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背景下,危废产业有哪些机遇?

发布日期:2021-10-11 10:23

来源:中国环境

作者:中环报实习记者何佩佩

   “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提出,危废利用处置行业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我们肩上的担子只会更重。”原环境保护部环评司长、原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会长祝兴祥在中国循环经济与危废产业发展论坛上说。

      近日,中国循环经济与危废产业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众多学者和企业家汇聚一堂,围绕固体废物污染控制、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趋势和危废业务革新等方面,探讨在碳中和碳达峰愿景下,我国危废产业应该何去何从。

新形势下危废产业低碳发展面临哪些突出问题?

      专家表示,新形势环境下如何建构好危废行业低碳发展,当前面临最突出的问题是行业危废产生量大,且处理难题难以解决。

    “特别是在石油天然气开展,煤化工、金属表面处理以及热处理加工等重点行业面临的问题比较突出,规范化水平比较低,危险废物转移时有发生。”生态环境部固管中心总工程师韦洪莲提出。

      对此,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实施方案》,对强化危险废物监管能力和利用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除此以外,通过源头减量、重点实施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加强危废管理,包括完善危废的回收储存,转移网络以再利用资源化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危险废物循环利用体系。

   “当前,危废行业要提升技术,提高资源化利用的高质化方向。同时在末端处理方面,积极推动危废处置能力建设,推进水泥窑、冶炼、窑炉、危废、包括统筹推进应急的医疗废物,推进厨余垃圾,固体废弃物,特别是园林废弃物等低质的有机废物统筹协同处理。”韦洪莲补充道。

固废资源化有哪些热点路径?

   “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进程中,循环经济位处舞台中央的重要领域。其中,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又是重中之重。”生态环境部固管中心危废管理部副主任郑洋发言指出。

      今年,国务院印发了《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经济体系指导意见》。意见中针对绿色生产体系,包括绿色供应链、绿色贸易体系、能源体系、绿色技术体系和绿色金融体系,提出了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方面的要求。

      在此背景下,固废领域资源化利用如何助力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有哪些技术路径?专家认为,可以通过源头减量、能源替代、回收利用、工艺改造和碳的普及与利用等方式,实现固废领域的减碳贡献。

      比如,通过源头减量,让固废资源化再生利用,从而代替原生矿产的利用,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再比如,使用绿色能源代替传统能源,降低废弃资源碳排放,或者使固体废物替代燃料成为生产能量的来源。

      在回收利用和工艺改造领域,废气资源加工行业和危险废物固体废物的处置行业更是大有可为,本身就能实现节能减碳,包括产品原料的利用以及治理过程中资源回收和能效提升,来实现绿色产业链的衔接。

      此外,在碳的普及和利用方面,可以将固体废物作为原料生产甲烷氢气、氨、氮肥等,从而把碳固化到产品中去,代替焚烧。

双碳背景下,企业有哪些机遇和利好?

   “双碳背景带来了一个新生的市场空间,这是危废行业快速发展壮大的重大历史机遇。”在谈到危废行业未来发展方向时,东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危废专委会主任谭侃说。

      面对机遇挑战,专家普遍认为,要实现双碳,必须“摸清家底”,开展碳排放的全面核查,严格履行减排责任。同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支撑,在模式、产品、管理和工艺流程上摸索创新机制。

      具体来说,从经营模式上,可以通过原材料的再制造,实现产品领域的创新,增加新的产业发展的增长点。

    “管理手段上,要利用现在信息时代的技术优势,通过一些信息化手段来提高管理水平。这样既能为产废企业以及危废处置企业的生产管理带来便利,也能提升相应管理部门的监管效率。”谭侃指出。

       在生产工艺上,要充分考虑碳中和的隐性成本和碳汇的一个经济效益,并进行综合评价。资源化的产品可以利用碳的化工使用工艺,类似于技术耦合,放大协同效应实现碳的稳定和固化,以此达到减碳目标。

       市场导向上,要挖掘我们资源化产品的新机遇。明确追踪市场需求,大力拓展资源化产品的重复开发利用和市场开拓,丰富我们的产品类型,优化产品质量,拓宽产品的销路,挖掘市场的潜力。

       当面,在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的大背景,金融系统也在积极创新绿色信贷等金融工具,对企业来说是一个利好。“双碳背景下技术要提升,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我们可以借助金融工具的‘东风’,开拓绿色融资渠道、设立双碳基金等,利用碳资产的金融属性进行风险投资。”谭侃说。

     “当然,最重要的是整个行业要携手,整合资源来共同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行业协会的作用。”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副会长原庆丹说。

分享到:
最新资讯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