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山、雷神山污水处理项目亮相环博会 中建三局水务环保探索水务治理新理念

发布日期:2021-04-23 13:59
来源:中国环境
作者:李莉 栗志乾 陈浩
      4月20日—4月22日,第22届中国环博会在上海举办,共吸引来自国内外的2100多家知名环保企业,提供了超3万种环境治理解决方案。其中,建筑央企中建三局水务环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三局水务环保)参展,并带来了公司在水务环保领域的五大产品线及全新的水务环保理念。
      在企业展馆看到,五大产品线(包括厂网一体化、固废处置产品线、排水深隧产品线、生态与海绵城市产品线、水环境综合治理产品线)配合公司承建的典型项目在展馆依次排列展示,“感觉这家公司分享的水务环保理念和方法很有启发性、很超前。”来参观的人员纷纷驻足观看。
      火神山、雷神山污水处理项目是公司厂网一体化产品线的典型项目。据展馆负责人介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建三局4万多名现场人员日夜鏖战,高效建成雷神山、火神山医院,向世界展示“中国速度”。与此同时,中建三局水务环保作为局专业化水务平台,迅速调集百余名建筑设计、污水处理、医药病毒专家团队,贡献“两布一膜”、雨污分流、集中处理、装配式施工多项层设计方案,确保了项目高效速成、医疗废水滴水不漏。
      “‘两布一膜’技术,相当于把整个处理设施全部包起来,做成类似于密封的碗,确保里面所有的水全密封,做到‘滴水不漏’,雨水要消毒之后再排市政管网,污水也是处理之后再消毒,再排市政管网。”企业技术部负责人龚杰介绍到。
      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于2020年4月15日休舱闭院。从生态环境部污染源监控中心平台显示,从“两山”医院流出的水,全部安全达标。
      在展厅另一侧,湖北城市污水传输的新方案,全国首条深层污水传输隧道——武汉大东湖核心区污水传输系统工程PPP项目也吸引了络绎不绝的参观者。讲解人员介绍,目前这一项目已进入常态化通水运行阶段,极大提高了城市水环境的承载力。
      排水深隧,顾名思义是指埋设在深层地下空间的大型排水系统。作为重点民生工程,大东湖深隧平均埋深超过30米,对地面及地下管线影响极小,为城市发展预留宝贵的地下浅层空间资源。工程主隧全长17.5公里,通水后深隧可将半个武昌城的污水运送至主城外的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服务约300万居民。
      深隧内部深埋地下,这样一个超级工程一旦运行起来,将无法直接观测管道内部情况,如何高效运维管理是项目重点解决的问题。
      “深隧系统在建设期间,就在不同点位埋入了众多传感器,可自动探测感知隧道健康情况,健康监测系统相当于深隧的‘心脏’。深隧的‘眼睛’则是无人机巡线系统,可以捕捉深隧沿线地表的高清画面,并通过5G信号实时回传,防止外部行为破坏深隧结构。深隧的‘触手’是水下机器人。它可以在高流速、高水压、具有腐蚀性、能见度低的水下环境,实现隧道运行状况检测、清淤、修补功能,帮助深隧保持健康的运行状态。”讲解人员说到。
      智慧运营系统、健康监测系统、无人机巡线系统、水下机器人系统——这些,让深隧工程有效实现了智慧管理和运行,也为我国深层污水传输隧道的运营提供了成功范本。
      同时记者在该公司展区的显著位置看到了一个巨大的沙盘模型,展示了该公司水务全新治理理念——源网厂河湖一体化的治理理念。
      “该理念包括全地下式花园净水厂、装配式污水处理厂、装配式生态驳岸、深层污水输送隧道,从净化、利用到再生的水循环全过程。”场馆负责人介绍到。
      值得关注的是,该公司在其建设的黄陂区乡镇生活污水治理一体化ppp项目中实际应用了上述理念中的装配式污水处理厂,取得良好成效,成为该理念中装配式污水处理厂的典型项目。该项目包含新建污水处理厂4座,提标改造污水处理厂8座,其中王家河污水处理厂是该项目的子项之一,设计处理能力为1200吨/天。该公司对王家河污水处理厂两个A2/O水池及1个平流沉淀池,采用装配式工艺进行建造,有效缩短了污水处理场的建设周期。
      数据显示,项目共使用构件共76块,构件总重量约870吨,8天完成全部构件的吊装工作,7天完成构件拼接缝的处理,养护14天以后即可进行满水试验。施工质量及速度受到业主好评,技术应用收到良好收益。
分享到:
最新资讯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