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保产业研究院网站
联系我们
首页
关于我们
机构简介
产业联盟共建
产业新闻
产业要闻
机构要闻
重点技术推广
核心业务
产业政策研究
咨询服务
水污染防治
大气污染防治
土壤及危固废处置
环保大数据
绿色金融
农村农业生态
国际合作
产业合作
科研成果转化
联合创新攻关
重点技术推广
绿色合创谷
政策法规
水环境保护
大气环境保护
土壤环境保护
品牌展示
品牌活动
品牌企业
品牌工程
企业家风采
商界故事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留言板
发行规模超400亿 债券市场掀起“碳中和”热
关闭
返回上一级
产业新闻
>
发行规模超400亿 债券市场掀起“碳中和”热
发行规模超400亿 债券市场掀起“碳中和”热
+ 查看更多
发布日期:
2021-03-29 09:07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刘弋瑗
今年两会,“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而在金融市场,与此相关的碳中和债也备受关注。
近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以下简称交易商协会)发布《关于明确碳中和债相关机制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同日,上海清算所支持国家开发银行以公开招标方式,发行首单“碳中和”专题绿色金融债券,也是目前全市场发行规模最大的专项用于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绿色债券。
助力“碳中和”专项资金
那么,什么是碳中和债券?《通知》称,是指募集资金专项用于具有碳减排效益的绿色项目的债务融资工具,需满足绿色债券募集资金用途、项目评估与遴选、募集资金管理和存续期信息披露等四大核心要素,属于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的子品种。通过专项产品持续引导资金流向绿色低碳循环领域,助力实现碳中和愿景。
对此,太平洋证券债券市场分析师周静解释说,当你进行生产消费等经济活动时,可能会排出二氧化碳,对环境气候造成一定损害。因此,就需要在排放时,考虑如何减少这种损害,比如把排放的二氧化碳中和,或者回收,这就是所谓的“碳中和”。而进行“碳中和”项目是需要资金投入的,通过发行债券进行融资的这种债券便是碳中和债。
在经济学者孙兆东看来,与绿色债券和绿色信贷不同的是,碳中和债更偏向新型技术应用,既是积极响应“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落实要求,又是积极创新融资模式,引导投资向“碳中和”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一般的绿色债券,碳中和债的准入目录更有针对性,主要用于清洁能源、清洁交通、绿色建筑等具有碳减排效益的绿色项目。周静认为,碳中和债不但拓宽了债券市场的渠道,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促进未来经济朝着绿色、健康的方向发展。它服务于我们新时代经济发展的要求,也符合我们新的绿色发展的理念,有利于经济活动长期健康发展。
进入密集发行期
3月18日,国家开发银行发行首单“碳中和”专题绿色金融债券,成为我国首单获得国际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贴标认证的碳中和债券。
该债券发行规模为192亿元,期限为3年,发行利率为3.07%,认购倍数达8.19。首场发行定价后,国家开发银行通过商业银行柜台对首场发行的债券追加发行8亿元。募集资金将用于风电、光伏等碳减排绿色项目,将有效推动电力系统脱碳,实现能源系统跃迁。
“碳达峰”“碳中和”对能源企业推进新能源替代、加快结构调整优化以及推进高质量发展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未来能源结构的整体转型和变革。作为主承销团成员,中金公司项目负责人表示,国开行本期“碳中和”专题债券的发行,将助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也成为备受资本市场瞩目的一项创新。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从2月上旬首批碳中和债券发行至3月18日,共有24只碳中和债发行,规模合计459.14亿元。
从募集资金用途看,前述碳中和债主要是新项目建设、偿还绿色低碳产业项目前期借款以及补充流动资金。募投项目以水电、风电、光伏发电、核电、抽水蓄能项目等清洁能源为主,也有轨道交通、低碳绿色建筑项目。
从发行主体来看,集中在央企和大型国有企业,信用等级以AAA为主,比如南方电网、华能国际、国家电投集团、长江三峡集团等,主要分布于清洁能源,清洁交通,绿色建筑等细分行业。
周静表示,目前,碳中和债的发行主体资质普遍较好,因此其票面利率大多低于同日中债估值。如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发行的"21中电投GN001"期限为2年期,票面利率为3.4%,低于当日中债估值16BP。此外,这些企业均为行业的头部企业,发行碳中和债券是对公众、行业发出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应做出的努力的声音,对资本市场具有领头羊和鲶鱼效应。
规模发展还需破题
碳中和债券的创新推出也是推动绿色债券市场发展的重要一步。业内普遍认为,碳中和债券作为绿色债券的子集,丰富了绿色债券的种类,有助于绿色金融的扩容发展。
我国绿色债券市场自2016年踏出第一步之后,多年来实现稳步增长。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截至2020年末,我国绿色债券累积发行规模已超过1.2万亿元。
去年以来,绿色债券发行的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国务院2月22日印发的《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发展绿色信贷和绿色直接融资,加大对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绩评价考核力度。统一绿色债券标准,建立绿色债券评级标准。
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曾表示,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人民银行初步确立了“三大功能”“五大只柱”的绿色金融发展政策思路,以适应国家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投资结构和人民生活方式等全方位的深刻变化。
然而,和整个债券市场相比,我国绿色债券市场规模还是偏小。周静认为,成本优势不明显是绿色债券发展不理想的主要原因之一。到目前为止,除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和少数省市有一定财政支持政策外,并没有在货币政策、财税政策等方面有所推动。企业的内生性动力仍然不是来源于市场。此外,绿色项目信息披露有待提升,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框架与标准有待进一步明确,机构间环境信息共享平台还没有搭建起来,环境风险评估等相关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为进一步推动绿色债券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周静建议:一是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建设;二是完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规范披露内容和评价标准;三是完善环境、社会风险的方法学和评级标准。
分享到:
上一篇
专家热议ESG投资中如何完善生物多样性准入机制
下一篇
解读发改委最新发文:大宗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下一篇
解读发改委最新发文:大宗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最新资讯
+ 查看更多
中共中央、国务院重磅发文:加快构建国家...
水安全保障导向的开发(WOD)模式探讨
多省公布EOD模式项目入库、落地情况清...
工信部: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
多地开展专项活动,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整...
热门内容
+ 查看更多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数量达到2679座...
高温等离子危险废物处理技术
限塑令下,纸质包装替代塑料,原纸上的...
研究院矿山修复中心与贵州京联生态环境...
碳中和技术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