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生态环保链率先发布

发布日期:2020-12-25 10:23

来源:中国环境报社  绿色企业宣传平台

      12月22日,由山东省滨州市生态环境局邹平分局牵头建设的以智慧执法为中心、以监管预防为抓手的区块链生态环境监管平台正式发布上线。此平台是滨州市环境局邹平分局在十四五生态环境规划的要求下,为打好2020污染防治攻坚战收官战,加快推进邹平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实现“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目标的重大创新举措。

以链营城  区块链技术赋能生态环境执法

      区块链作为一项颠覆性的新兴技术现已上升到国家战略,成为数字经济时代信任新基建的重要技术载体。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将区块链写入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部分地区将区块链技术作为生态环境监管应用作为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区块链在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正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让数据真实可信  颠覆传统环境监测监控运作模式

      数据,是环保最基础的一项评测标准,但是在环境监管过程中,生态监管数据易失真、易篡改;在线监测设备固证难、司法认定难等痛点问题突出,缺乏对企业责任的有效监管机制成为当前环境执法的一大“绊脚石”,传统的物联网虽然也具备数据可溯源的功能,但在安全可靠性上还存在很大不足,甚至很多数据平台还停留在手工填报阶段。如果这些数据进入区块链,凭借其分布式、不可篡改和协同共识的技术特性,将大幅提升环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环保数据造假等企业不良行为问题或将被彻底根除。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邹平市近年不断深化“智慧环保”建设,在已建成的智慧执法平台上通过全流程数据上传,实现了信访处理、现场执法、行政处罚等主要执法工作模块的信息化数据化。在此基础上,区块链生态环境监管平台利用区块链可信智能合约技术,将全市企业用能监控数据统一纳入平台进行监测监控数据、违法证据实时上链,形成完整的污染源执法证据链条,进一步提高执法效能。

让数据可流转可验证  “一链两平台”实现企业自治保障

      排污数据、治污设备用电数据等电子证据是生态环境监管执法的基本依据。要让环保数据成为可信的电子证据,必须做到全网验证。邹平市区块链生态环境监管平台在已有生态环境监管平台基础上,以区块链机、时间戳、北斗定位、多重数据加密等多维度先进技术支撑,构建“一链两平台”即生态环境保护联盟链、协同执法电子证据共享平台及生态环境监控监测平台,实现环保部门与排污企业、设备厂商等24小时链上治理。同时,通过生态环境部门与公安、法院、大数据中心等多方共建,实现违法证据互联、监管标准互通、处理结果互认,提升企业自治能力和信用度,保障数据全生命周期可信、可流转。

      以协同执法电子证据共享平台为基础的生态环境监管平台与已有智慧执法平台互通,可提供违法证据固证、取证与智能校验,执法证据被采纳后,生态环境局即可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决定给予行政处罚或移送司法机关。

让数据安全共享  助推生态环境法治协同

     随着环保数据涉及范围逐步扩大,对平台开放共享、互联互通的需求也日益提高。邹平市区块链生态环境监管平台将司法证据规则与数据采集规则前置,通过自建区块链节点,并链接法院、公安、鉴定等司法链节点,实现与监管机构、司法机关等共治共享。利用区块链技术的高效共识机制建立环保监管集群共享通道,使监测证据材料全流程“原装”上链固证、全流程流转留痕,有效提升联勤联动、协同执法效率,实现执法与司法链接。

     据了解,邹平市区块链生态环境监管平台自试运行以来,已实现5家以上部门协同共享,链上治理企业超1000家,上链监控点位覆盖6000个终端设备,实时上链存证量达上百万条,从数据收集到证据采信,形成了完整的执法链条,提高了多部门协同执法效率,提升监管效率及执法公信力,以点带面推动环保司法改革向纵深推进。下一步,滨州市生态环境局邹平分局还将推进环境及能源数据资源全面整合共享,并将平台不断扩展升级,完善预警及监管数据质量与安全体系规则,贡献智慧生态环境治理的“邹平经验”。

分享到:
最新资讯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