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品牌生态银行水美经济,看看南平的生态优势转化

发布日期:2020-11-20 10:34

来源:中国环境

作者:陈伟

      把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福建省南平市在做好优势转化的同时,做到了既保护绿水青山,又收获了金山银山。记者在福建武夷山举行的第十四海峡两岸茶叶博会(11月16-18日)上获悉,“2019年,南平全市绿色产业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比重84.5%,对全市规模工业增长贡献率达90.7%。森林覆盖率78.85%,森林蓄积量1.83亿立方米。”

      地处福建闽北、闽江上游的南平市,近年来积极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努力探索走出山区特色的绿色发展路子,把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深入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系统谋划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路径。构建出了以生态文明治理现代化为目标,以选准做优与绿水青山相得益彰的七大绿色产业为支撑,以“武夷品牌”、“生态银行”、“水美经济”三项创新为动力,以绿色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为导向的绿色发展体系。探索走出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绿色发展新路。南平市先后荣获“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循环经济示范城市、低碳城市、智慧城市、森林城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国字招牌;2017-2019年连续三年获全省党政领导生态环保目标责任考核“优秀”等次,2019年居第一位;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命名数居全省第一,光泽作为唯一县级城市入选全国“无废城市”试点。

   “三大创新”呈亮点。“武夷品牌”走出南平,探索“1+N”母子品牌运作模式, “武夷山水”连续两年在中国区域品牌联盟评选中位列前三;“生态银行”成效初显,推动自然资源全域化整合、市场化运作、多元化增值,形成了顺昌“森林”、武夷山五夫“文化”、建阳“建盏”、延平巨口“古厝”等多种“生态银行”运作模式,并设立全省首家“林权+金融”模式的绿昌融资担保公司;“水美经济”拓展延伸,创新“商、居、文、体、游”一体的水岸经济模式,建设安全生态水系58公里,水美南平项目完成投资82.6亿元。水利部水规总院以南平为样板,编制《水美城市建设规划导则》,为全国推广制定标准。今年第三季度,在福建全省绿色发展考评中南平市荣获第一。

      去年,南平市绿色产业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比重84.5%,对全市规模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90.7%。南平市多年来致力筑牢生态屏障,划入生态保护红线面积达0.76万平方公里,占陆域面积29.09%,为全省前列;森林蓄积量1.83亿立方米,居全省第一;森林覆盖率78.85%,居全省第二。国家储备林质量精准提升等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重大项目先后落地实施。同时,致力资源节约。2017-2019年连续三年完成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任务,全社会单位GDP能耗从下降4.11%提高至下降8.02%,由全省第三进至全省第一,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单位GDP能耗下降目标,生态文明指数位居全国前列。

      发展绿色经济带来了环境的转变。2019年,南平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99.7%,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3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21微克每立方米,低于欧盟标准,空气质量连续五年全省第一;南平市闽江、富屯溪、建溪3条主要河流Ⅰ-Ⅲ类水质比例100%,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5个百分点,16个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小流域123个监测断面Ⅰ-Ⅲ水质比例高达93.5%,全面消除小流域劣Ⅴ类水质。

      如今,在福建闽北这片土地上一幅山水和鸣,祥和逸居的美丽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

分享到:
最新资讯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