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可以因超低排放受益 荣钢等在大气治理上先行先试 享受秋冬季错峰时的差异化政策

发布日期:2020-11-18 09:35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班健

      刘洪超每天穿梭在天津荣程钢铁集团(以下简称荣钢)150万吨球团、230m2、265m2烧结生产现场,作为中晶京津冀区域运营经理,刘洪超带着55人的运营团队驻扎在厂区里,负责荣钢烧结机脱硫脱硝一体化项目的运营服务。

凭啥成为全市冶金行业环保领跑者?排放指标远远低于超低排放标准

      秋冬季了,京津冀地区的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情况如何?

      记者近日来到荣钢,以265m2烧结机为例,实时数据显示,二氧化硫入口600㎎/m³多,出口0.3㎎/m³;粉尘入口46㎎/m³,出口2.6㎎/m³,这两项指标接近近零排放;氮氧化物入口199㎎/m³,出口26㎎/m³。

      刘洪超解释说,国家标准要求的是小时均值,但系统的日常瞬时值已远远低于国家标准,特别是二氧化硫脱除效果非常好。

      有意思的是,由于出口数据太“优秀”,生态环境部门起初不相信数据,委托第三方监测,记者看到的就是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实时数据。加之荣钢每个月自己也会测指标,相当于三方数据比对。

      荣程钢铁总经理陆才垠介绍说,改造后,荣钢大气治理改善很明显,排放指标远远低于超低排放标准,颗粒物5㎎/m³,脱硫效果非常好,很明显,3㎎/m³-5㎎/m³,比超低排放的要求低很多;氮氧化物在50㎎/m³以内,正常稳定在30-40㎎/m³间。所以改造下来,按荣钢450万吨-500万吨规模折算,每年减少二氧化硫4000吨、氮氧化物7000吨、粉尘490多吨。

      因为环保走在行业前面,2019年天津市授予荣钢“冶金行业环保领跑者”称号,这有赖于其在大气治理上的先行先试。

怎么选出可靠技术?从理论、机制、技术实施路径、效果、运营成本等方面

      陆才垠介绍说,选技术关键要可靠,从理论、机制、技术实施路径、效果等方面选。当时的一些主流技术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技术能耗比较高、运行成本比较高、一次性投入大;其次是活性炭后期的处理问题,处理过程中也会产生废弃物、气体和有害物质,系统日常维护的成本高。而中晶的运营费用比较合理,还有一定优惠;更重要的是,这种工艺运营成本相对其他技术有一定竞争力。

      陆才垠认为,中晶在技术创新、装备制造、专业管理和治理等方面属于创新型企业。

      荣钢最开始用的是中晶的镁法脱硫;后期随着国家标准提高,中晶技术也在进步,研发成功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荣钢也是率先使用,265m2、230m2烧结机和150万吨的球团,3套一起定的合同,2018年年底开始施工。

      中晶提供托管服务,对钢铁企业产生的固废有“变废为宝”的解决方案,固废直接用车拉走,可将其作为建材原料消纳,业主不用操心。这样算下来,3套投入比常规投入省30-40%。

      据陆才垠介绍说,系统运行后,很多企业来参观,中晶的这项技术在市场上推广很快。他说:“第一台套上去,我这儿成了中晶的培训学校,外面参观的人很多,中晶的核心技术骨干也在这儿培训,培训后再到其他项目。”

      这也得到了中晶集团的验证,中晶集团董事长童裳慧介绍说,中晶烟气板块现在全国有37个样板工程,钢铁企业市场占有率接近12%,年收入30多亿元。

企业因超低排放受益  享受秋冬季错峰生产时的差异化政策

      距荣程200公里外的唐山德龙钢铁,其脱硫脱硝除尘一体化系统已经成为唐山德龙钢铁工业旅游的景点之一。唐山德龙钢铁成为“无烟工厂”,2019年,被河北省评为AAA级旅游景点。

      2018年2月,在湿法脱硫工艺的基础上,唐山德龙钢铁采用中晶的烧结机干法脱硫脱硝除尘一体化项目正式通烟,减排效果显著。目前排放稳定达到SO2 1-8㎎/m³、粉尘2-6㎎/m³、NOX 30-40㎎/m³。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80%以上,达到了超洁净排放。

      唐山德龙钢铁总经理助理王杰文也算了一笔账,通过应用这项技术,在污染物减排方面,每年减少SO2排放1033吨、NOX排放1068.8吨、颗粒物排放534.4吨、水消耗33.84万m³,每年为唐山德龙钢铁减少运营成本3080万元。

      记者了解到,脱硫脱硝一体化协同治理工艺是中晶自主创新研发的,通过其核心技术SIOD离子发生器在脉冲低电压的作用下产生电离离子,将烟气中的NO氧化成高价NO2和其他NOx,并利用钙基吸收剂作还原剂,将生成的NO2还原成氮气与氧气,其他高价NOx、二氧化硫在后续的吸收装置吸收,脱硝效率超过90%,脱硫效率可达99.99%以上。此外,离子发生器全程常温,不需要喷氨,杜绝了运输及运行过程中氨逃逸,目前沙钢、河钢、中天钢铁、德龙钢铁、荣钢等都有应用。

      2019年6月23日唐山市政府发布《关于做好全市钢铁企业停限产工作的通知》后,只有5家钢铁企业避免限产,唐山德龙钢铁位居其中。

      唐山德龙钢铁也是唐山市首例实现超低排放的钢铁企业,不论经济政策,还是冬季错峰限产方面,享受到不少差异化政策,如冬季黄色预警限产期间公司限产可按照压风门30%执行。

      陆才垠介绍说,企业环保做得好,除了税收优惠,最看重秋冬季错峰生产时的差异化政策,2019年,橙色预警时荣程钢铁烧结压20%,高炉不压;其他企业是50%停产;到了预警的更高级别,其他企业基本全停,荣钢也能确保生产。

      荣钢目前的目标是保B争A。除了超低排放外,其大宗原材料通过铁路运输已达到70%。

能不能彼此成就? 技术需要持续创新完善,不断集成优化

      谈及如何筛选新技术,陆才垠指出,一是技术本身要有一定的可靠性、前瞻性;二是技术必须实实在在满足国家要求,尤其是国家标准的刚性条件;三是运维团队要不断改善,能持续创新完善,在运行过程中不断集成优化;另外,企业之间的合作,是诚信和文化的合作,团队之间的诚信和默契很重要。

      荣钢是一个开放性的平台,对新工艺、新技术愿意去闯、去试。只有闯出去、试成功,才能在行业发展中抢占制高点。在装备升级过程中,对新技术做科学论证,相对比较成熟的,100%采用;具有一定风险的新技术,组织专家论证,哪怕可靠性在70%-80%的,有风险该冒还得冒。

      王杰文也指出:“环保企业对环境的深度治理要有先进的治理理念和技术,只有符合这些条件,才能让我们放心、安心的选择。”

      记者了解到,荣钢和中晶在技术推广方面有互保政策和优惠政策,保证运行成本低,价格相对合理、透明;如果创新失败了,损失双方共同承担。在研发创新、制造运营、推广使用上,双方都可以达成互动。陆才垠说:“中晶成就了荣钢的超低排放,荣钢也支撑了中晶的创新发展。”

分享到:
最新资讯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