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围城”到“绿色倾城”,内江环境托管服务的高能样本+ 查看更多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李禾
城市环境卫生是衡量一个城市现代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城市的亮丽名片和“形象广告”。与城市环境卫生息息相关,垃圾处理越来越成为阻碍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四川省内江市也不例外。
内江市的垃圾收集点,也曾给市民带来困扰,比如经开区号青路的垃圾圈。号青路居民吴先生说,该地段的露天垃圾圈仅有10多平方米的占地面积,却承担着道路沿线及周边企业、小区的巨大垃圾转运量。
提起号青路的垃圾圈,吴先生连连摇头,“空间太小,大量垃圾常常溢出来。特别是天气炎热的时候,敞开的垃圾圈污水横流,臭气熏天。”
“以往每天我们都要将城区内的生活垃圾运到几十公里外的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不仅耗时,而且未经压缩的垃圾在运输过程中时常出现垃圾抛洒、渗沥液滴漏等现象,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内江清运队工作人员说。
内江乡镇垃圾处理模式主要采用“垃圾池(库)+垃圾收集运输车+垃圾填埋场”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模式。城镇垃圾虽以密闭式生活垃圾收集箱为主,但是未能做到完全覆盖。加之部分生活垃圾量较大的居民区,虽设置有垃圾库,用生活垃圾普通密闭清运车进行运输,但要做到全密闭、无臭味、车容整洁不挂带,运输过程中垃圾不落地、不暴露、不遗洒,难度太大,垃圾扰民情况时有发生。
近年来,内江市大力推进绿色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世代工程”,把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根据内江总体规划要求,要在“十三五”期间建立健全生态文明体制,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内江城乡生活垃圾处理PPP项目由此而生。
内江城乡生活垃圾处理PPP项目可以说是内江实施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方案的一项重大举措,对内江市加快垃圾治理步伐、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深入整改突出环境问题、集中攻坚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等难点具有重要意义。
新型全封闭垃圾车解决了沿途污水滴漏问题
织就城市环境整治的“一张网”
城市的绿色发展不但需要政府的推动,也需要企业、社会和公众的广泛参与,才能形成持久的绿色内生增长动力。内江为实现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打通城市发展“经络”,打出了一套环境综合治理“组合拳”,并积极探寻与业内环保企业的深度合作。
作为脱胎于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企业,高能环境具有全产业链和技术优势,与内江政府的政企联合,开启了内江市城乡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的序幕。
这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要实现从垃圾收集、压缩、转运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环卫一体化。为织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这张大“网”,内江市投资22.56亿元,启动了内江市市本级项目以及内江市现辖管理的1市3区2县在内的30个子项目,并出台了城乡垃圾处理一体化办法,积极推进全域化、全程化环境整治机制。
转运垃圾
在点上,全面推行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建立垃圾压缩及转运站,用“正规军”规范城乡垃圾转运,提高垃圾的运转能力,解决垃圾车沿途污水滴漏的问题,提高垃圾的日均处理数量,推进新一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
在线上,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填埋场、有机垃圾处理厂等处理终端,逐步实现城市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并配套安置房建设,从源头到终端,将固废问题全面解决。
在面上,采用“集镇-干道-乡村三位一体”定点全机械全封闭收运方案,其主要特点为镇钩臂收运、干道收集预压、乡村收集转运,同时实施定时上门收集和应急收集等辅助手段,做到日产日清,及时有效全面地对内江城乡垃圾进行收集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