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环保企业如何“宅”家办公?

发布日期:2020-02-18 11:00

来源:中国环境新闻

作者:班健

   “病毒在33℃最为活跃,繁殖最快,到35℃时,活动力就下降,到37℃时就‘抑郁’不想动了。”近日,专家团队志愿者、武汉大学健康学院教授廖皓磊在线答复网民时表示,“人的体温一般是36℃-37℃,这是躯体的体温,而手脚的温度就是病毒喜欢的33℃左右。”他建议人们尽量让手脚温度达到让病毒“抑郁”的37℃。

      可见,新冠病毒对温度尤其是高温非常敏感。那么,天气转暖会带来疫情的转折吗?

关于这个问题目前尚无定论。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教授李岩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听说过这种说法,说气温升高新型冠状病毒会自行消失,其实这是根据当年SARS病情发展的一种猜测。新型冠状病毒被发现并不久,针对此病毒的研究刚刚开展。病毒会不会因为气温升高失去活性,科学上还没有结论。”

      北京地坛医院感染病急诊科主任王凌航也表达了相似观点:“市民对于疫情的认识,不应因天气的变化而转向。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新病毒,什么条件下能够彻底杀死,现在的认识仍是不够成熟的。”

      据新华社的报道,围绕“新冠病毒会否随着气温升高而逐渐消失”这一疑问,多位美国公共卫生学界人士近期各抒己见。

      据美国《财富》杂志网站11日报道,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健康安全中心传染病专家阿梅什·阿达尔贾支持“新冠病毒具有季节性”观点。“我们都知道某些环境条件有利于病毒传播,比如寒冷的天气、湿度等都会影响病毒的传播链。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本次新冠病毒同样具有季节性。”阿达尔贾表示。

      而明尼苏达大学传染病与政策中心主任迈克尔·奥斯特霍姆对这一观点持怀疑态度。他认为,指望天气变暖遏制新冠病毒传播还为时过早。“很多人作此判断是因为非典疫情就是在夏天结束的。”他说,“不知是不是巧合。也可能正好在当年夏天,人类控制住了疫情。”

      虽然争论还在继续,但近日钟南山院士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的说法还是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他表示对疫情持乐观态度,一些地区新增病例数量已经出现下降,疫情不久将会放缓。基于数学模型预测、近期情况及政府行动,疫情预计可能会在2月中下旬达到峰值,随后经过一段平稳期,然后下降。

                                                             疫情终会结束 让我们做好自己,静待春天的到来

      加缪在长篇小说《鼠疫》中写道:“因为瘟疫的来临使得整个城市里死伤惨重,每一家户大概都有许许多多生离死别的悲惨,在愁云惨雾之下,大家都备受压抑,整个城市又被封锁,那简直与世隔绝。于是每个人只能够咬紧牙关,苦苦承担自己心里面的锥心泣血。”

      站在2020年的当下,重读这些文字,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现实和文学的交织。

      好在,现实中不断有好消息传来:截至2月14日24时,全国除湖北以外地区新增确诊病例221例,连续第11日呈下降态势。

      当前,医务工作者正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广大社区工作人员正在加强出入卡点值守,用大数据、网格化夯实疫情防控工作;很多企业正加班加点,连续赶工,源源不断地生产出一批批急用的医用口罩、防护服,以及衣食住行所急需的物品。

      那么,作为普通公民的我们,可以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做些什么?在正常的工作生活之外,我们最首要的还是加强自身防护,哪怕春天来了,枝头绿了,花儿开了,也要暂时按耐住一颗自由出行的心,尽量约束自己的行为,不给国家和社会的疫情防控添乱。        此外,还要利用这段禁足在家的时光,静下心来学习和思考。

加缪曾说:“人类能在这场鼠疫和生活的赌博中赢得的全部东西,就是知识和记忆。”我们只有记住过去的教训,才能避免再次犯错,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科研人员已经发布的研究成果表明,此次疫情大概率与人们食用或买卖野生动物有关,新冠病毒极可能是通过这种方式从野生动物传染给人类的。可悲的是,我们似乎并没有从2003年的非典疫情中感受到足够深刻的教训。

      近日,《柳叶刀》刊登了来自中国学者的评论:《野味消费与2019-nCoV》(Game consumption and the 2019 novel coronavirus)。评论认为,中国民间对于食药同源哲学的痴迷,以及对野生动物具有医疗作用的想象,可能导致自然界中的病毒感染人类。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后,立法全面禁食野生动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可喜的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已经部署启动修改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的工作,以依法加大打击和惩治乱捕滥食野生动物的行为。

      纪录片《非典十年祭》的片尾说:“人类虽然走到了物种的最顶端,但病毒更早是地球的主人,比人类的存在更古老。我们不知道它因何而来,也不知道为何而去。” 

      有研究估计人类的身体中有380万亿多个病毒。可见人类和病毒并不完全是对立的,都是自然的一部分。或许我们要做的不是战胜,而是和解,在“自然共同体”中寻求和谐共生的方式。可见,未来我们要改变和探索的还有很多。

      不管疫情拐点什么时候到来,不管气温上升是否能让新冠病毒得到全面遏制,当下,让我们努力做好自己,守望相助,万众一心,静待“春天”的到来。

      这两周,河南中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工程师陈帅军一直在对接郑州远东耐火材料有限公司,帮助企业进行排污许可的申报,与以往不同的是,因疫情原因,陈帅军一直在家办公,双方通过线上沟通。

      记者了解到,疫情期间,中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不少环保企业开启在家线上办公模式,成为在线“环保医生”,为企业电话宣讲环保政策,完善环保手续,为疫情过后企业正常生产提前做准备。

      中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工张秋霞介绍说,为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春节过后工人无法复工,工厂不能生产,企业压力很大。但今年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最后一年,环保形势十分严峻,不少企业对环保新政策还不太了解,企业复工之路还需环保管家的支持。为了保证疫情过后企业正常生产,中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启在家线上办公模式,为企业提供环保管家式服务。目前主要进行排污许可的申报工作,选择这项业务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此前河南省环境生态保护厅发布了《关于开展2020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发放证登记工作的公告》,公告中指出“尚未申请取得排污许可证或登记的排污单位,应于2020年4月30日前申请取得排污许可证或者填报排污登记表。其他纳入2019年版名录及确需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排污单位,应于2020年9月30日前申请取得排污许可证或填报排污登记表。”其中现有排污单位应在规定的登记时限内取得排污许可证或申请填报排污登记表,新建排污单位应在启动生产设施或者发生实际排污之前申请取得排污许可证或填报排污登记表,2019年版名录中需进行登记管理的排污单位不需要申请排污许可证,但应当在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填报排污登记表。

      二是排污许可证申报工作全程是在“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填报,平台公布的有各行业的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且公布有填报教学视频进行指导,填报页面还有填报内容提示,与企业电话沟通收集好企业基本资料后,一台电脑即可完成网上排污许可的填报。

      疫情防控期间员工无法到企业现场进行调查,如何保证在家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张秋霞介绍说,公司有两个小技巧与同行分享。

一是服务老客户,中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此前与很多企业签订有环保管家服务,定期组织环保工程师对企业进行排查,熟悉企业现场情况,拥有企业较全面的环保手续,由负责该公司的环保工程师填报其排污许可证,能够保证填报的真实性,提高填报效率。

      张秋霞介绍说,郑州远东耐火材料有限公司的清洁生产、无组织排放治理一企一策、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等均是公司的清洁生产审核师陈帅军编制,所以公司委派他对接。

      资料收集齐全后,陈帅军对照“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发布的排污许可技术规范培训视频,给企业注册账号,一步一步对照技术规范、平台填报要求开启了排污许可申报工作。填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比如原辅材料成分、设备规格参数、排气筒的直径等较为详细的问题也都是通过与企业“煲电话粥”解决。截至目前,这家企业的排污许可网上申报工作已提交,等待主管部门审批。

      记者了解到,郑州信达管业有限公司与中部科技也有业务合作,其环评及验收均为公司工程师赵慧琳编制,环保设施UV光氧+活性炭有机废气处理设施也是由公司设计安装的,公司存有郑州信达管业有限公司的所有环保方面的纸质和电子资料。

      按照《2019年版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中的分类,郑州信达管业有限公司属于塑料制品业中年产1万吨以下的塑料板、管、型材制造,不需要申请排污许可证,但应当在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填报排污登记表,登记基本信息、污染物排放去向、执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等信息。

      公司委派对郑州信达管业现场和资料都比较熟悉的赵慧琳对信达管业进行排污许可的申报,双方进行无接触线上沟通,目前该企业的排污许可网上申报工作基本已填报完毕,等待主管部门审核。

      中部科技推广的在家办公助力企业申报排污许可业务受到了老客户的一致好评,解决了企业疫情过后受环保影响不能生产的后顾之忧。

      二是完善在家办公工作制度,公司制定在家办公制度及在家办公指南。在家办公期间每日通过钉钉外勤打卡,上报每日工作总结及明日工作计划,同时上报健康状况,让员工尽快融入到工作中。

      记者了解到,陆续复工之前,中部科技2月3日开始在家办公至今,为企业完善环保手续,助力企业疫情之后正常生产,减少疫情给企业造成的冲击。

      那么,中部科技在线提供环境服务的做法,对同行有启发没?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副会长、昆岳互联环境技术(江苏)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怀平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环保产业肩负着新的时代使命,当前是环保产业服务化转型和数字化升级的关键时期。

      刘怀平指出,2018年以来,环保产业进入了调整期,一批环保公司都产生了现金流问题,这是产业长期“重硬件、轻软件,重制造、轻服务,重投资、轻运营”所产生的必然结果。面对产业“寒冬”,如何理性客观地认识当前的形势?国内环境监管与治理的升级,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市场需求,内部结构有问题,外部市场有变化,必然要求环保产业从规模扩张向效益导向转变,从末端治理向全过程转变。刘怀平指出,面对困境,要坚定信心,迎接挑战,坚守环保企业的本质。作为中小环保企业,需要迅速敏锐的找到环保产业将来的趋势,让企业在市场中更有竞争力。

      当前,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各领域深度融合,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持续地孕育,“互联网+”正持续的赋能环保产业。对此,长期从事环保工作的刘怀平深有感触:“环保产业已进入了以“服务业+大数据”为特征的环保4.0时代,新一代信息技术已日益成熟,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数字化技术、工具和应用,环保企业想要寻求新出路,必须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寻求新思路、新模式、新业态。”

      刘怀平指出,新一代信息技术正支援疫情防控,实时播报、远程医疗、远程教育、远程管控、远程办公……疫情给各行各业都提出了一个课题:如何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如何远程监管、如何远程运维、如何远程创新服务和降低成本?这值得我们环保产业好好思考。
分享到:
最新资讯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