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欢政+ 查看更多

杜欢政,男,1962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浙江东阳人,现任联合国环境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责任教授、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新型城镇化智库副主任、同济大学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发展循环经济部际联席会议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南京大学华智全球治理研究院环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首席专家、世界银行、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部委循环经济专家等。主要研究领域为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循环经济与区域经济、环境经济政策、城市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处理。研究模式为围绕重大现实问题开展多学科交叉的创新研究,形成政策、技术、商业模式相结合的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总结提炼科学理论与方法体系。在建设生态文明方面,2012年杜欢政教授在人民日报中提出中国的生产方式应由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的工业文明社会转变为合理生产、适度消费和循环利用的生态文明社会;在产业发展方面,2009年在为外交部准备中日韩三国可持续发展声明的前期研究时,提出以英国为首的欧洲通过工业革命改变世界,以美国为首的美洲通过信息革命改变世界,以中日韩为首的亚洲应以绿色革命引领新一轮的世界潮流。2009年为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提供专报,创造性的提出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和推动城市矿产行动计划,并出版了国内第一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专著《中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研究》(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十一五国家重点出版图书)。在循环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对浙江循环经济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总结,提出了循环经济发展的“五项机制”。这些经验的总结和理论概括凝结在原中共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作序的《循环经济读本》一书中。在环境经济政策方面,杜欢政教授提出解决环境问题,应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并出版了理论专著《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中国实践》(中国气候变化谈判,习近平特别代表解振华作序)。在城市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处理方面,杜欢政教授团队在广东贵屿、杭州天子岭、广州西村等地建立实证研究基地,将城市废弃物系统解决方案、分类资源化技术等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其中包括混合垃圾分选、有机废弃物高质化利用、生活垃圾资源化、餐厨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利用、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民生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十余项国家级课题及国家发改委等二十多项省部级课题,著有“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中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研究》等7部专著,在国际和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100余篇。2019年,在由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论坛)举办的“全球循环经济奖——领导力奖”的评选中,入围“2019年全球循环经济奖——领导力奖”前五名的获得者,成为中国大陆地区唯一的获奖者。获得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7项省部级以上奖项。参与国家及省市循环经济领域相关法律法规等的制定工作。与多个地方和企业合作建设生态文明研究的实证基地。成果多次获得中央电视台、美国洛杉机时报、日本NHK、香港南华早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纸及人民网、新华网等网站的报道和转载,并成为华尔街日报副刊《创新化学》的首位亚洲封面人物。